隨著年齡增長,跌倒成為許多長輩最怕的意外之一。根據衛福部統計,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最常見的事故原因之一,不僅可能導致骨折、住院,甚至影響生活自理能力。許多子女一聽到「怕跌倒」就趕緊買鈣片給爸媽吃,但你知道嗎?光補鈣,並不能真正預防骨質疏鬆與跌倒!
骨頭像一棟房子:鈣只是磚頭,不是全部
想像一下,我們的骨頭就像是一棟房子。「鈣」的確很重要,它就像是構成房子的磚塊,是骨骼的基礎材料。但是,如果你只有磚頭,卻沒有人幫你搬、幫你蓋,房子能蓋起來嗎?當然不行!
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有補鈣,骨質密度還是下降,甚至仍容易骨折。因為這些「磚頭」沒有被正確運送、利用,最後大多沉積在血管或軟組織,反而可能造成健康風險。
維生素D3與K2:把鈣「送進骨頭」的關鍵工人
讓鈣發揮作用的關鍵角色,就是維生素D3和維生素K2。
- 維生素D3:「開門的人」
維生素D3能促進腸道吸收鈣質,就像是「開門」讓鈣進入體內的關鍵人物。但吸收進體內的鈣,還需要有人指引方向,不然它可能「走錯路」,跑到血管壁或腎臟裡。
- 維生素K2:「送貨到家的導航」
維生素K2則負責「搬運」鈣,把吸收進來的鈣送進該去的地方——骨頭與牙齒。它能啟動骨鈣蛋白(Osteocalcin),協助鈣沉積於骨質中,同時防止鈣沉積在血管。
也就是說:D3負責開門吸收,K2負責送到家裡。兩者缺一不可!
骨頭強壯不代表關節健康!軟骨才是關節的「防震系統」
說到預防跌倒,很多人只想到骨頭,但營養師提醒:骨頭強壯 ≠ 不會跌倒,也 ≠ 關節健康。
跌倒後容易骨折的原因之一,是關節與肌肉的穩定性下降。這時候,就不能只顧「鈣」,還要顧到「軟骨」。我們可以把「軟骨」比喻成骨頭間的鋼筋水泥與防震層,負責緩衝與支撐。當軟骨磨損、彈性變差,走路時關節會「卡卡」、疼痛、甚至影響平衡感,增加跌倒風險。
UC-II與蛋白聚醣:維持軟骨彈性的祕密武器
要維持軟骨健康,兩種營養成分非常關鍵:UC-Ⅱ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與蛋白聚醣(Proteoglycan)。
- UC-II:保留軟骨原生結構的關鍵成分
UC-II是一種非變性的膠原蛋白,能幫助維持關節軟骨的原始結構。研究指出,UC-II能調節免疫系統、減少關節磨損與僵硬感,讓軟骨維持彈性、支撐力更佳。對於長輩來說,這有助於走路更穩、上下樓梯不卡關節,也能降低因關節疼痛導致活動量下降的惡性循環。
- 蛋白聚醣:軟骨的「保水海綿」
蛋白聚醣是軟骨中的保水分子,它能讓軟骨保持「Q彈有彈性」,就像海綿一樣能吸收衝擊。隨著年齡增長,蛋白聚醣會逐漸流失,軟骨變薄、關節間距縮小。適量補充能幫助關節潤滑,減少摩擦與僵硬,讓行動更輕鬆自在。
鈣、D3、K2、UC-Ⅱ、蛋白聚醣 缺一不可!
總結來說,想要真正幫助長輩預防跌倒、維持行動力,應該要從「整體骨關節健康」著手。就像蓋房子一樣:
鈣 → 是磚頭
D3、K2 → 是搬運與蓋房的工人
UC-II、蛋白聚醣 → 是鋼筋水泥,讓房子更穩固
缺一個,都無法蓋出安全又牢固的房子!
營養師貼心建議:三步驟守護長輩骨關節
補對營養,而非補多營養:不要只買鈣片,要選擇同時含有D3、K2的綜合型骨骼保健品,才能讓鈣真正「進得去、用得到」。
維持規律活動:輕量負重運動如散步、伸展、彈力帶訓練,都能刺激骨骼生成、強化肌力與平衡感,減少跌倒風險。
定期檢測骨密度與肌少症風險:若發現骨質疏鬆或肌肉量減少,應及早介入營養與運動調整,延緩退化速度。
結論
預防跌倒,不只是「買鈣片」這麼簡單。長輩跌倒,往往不是「一瞬間的不小心」,而是長期骨質流失、肌肉無力、關節退化的結果。營養師建議,不論是日常飲食或保健食品選擇,都應從整體骨關節健康思考。如果你真的關心爸媽的行動力,請記得:「預防跌倒」不是從地上撿起他們開始,而是從今天幫他們補對營養開始。
婕樂纖營養師致力於提供正確的保健知識給民眾,在食用任何保健食品時,別忘了多加了解,詢問專業的營養師,才能維持健康及美麗自信!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與婕樂纖團隊聯絡!







